天才教练诞生!德甲最年轻主帅获赞,他到底有何魔力?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6日 21:24 浏览量:

你一定听说过梅西拥有“历史级的天赋”,你或许还记得被誉为“天赋比梅西高10倍”的阿苏林。各类媒体上的“天才少年”仿佛一砖一瓦就能砸好几个人,“天才少年、天才球星、天才前锋”三件套屡见不鲜。

那教练呢?这个工作往往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磨练,并不像球员的花式动作那样直接刺激。上一个被冠以天才之名而爆红的教练,就是因为利物浦和曼城球迷对死敌的嘲讽。

如今,一位主教练被越来越多的媒体和球迷誉为天才,而最新加入这一赞美阵营的,便是德国名帅希斯菲尔德。这位“天才教练”已不再是一种嘲讽,而是实实在在的赞美。

他拥有多种头衔,德甲史上最年轻主教练、欧冠正赛/淘汰赛/八强/半决赛史上最年轻主教练……虽然在半决赛中不敌巴黎圣日耳曼,但人们依然相信他未来能引领一个时代。

他是:朱利安·纳格尔斯曼。

【不想当教练的商学院学生不是好球员】

纳格尔斯曼原本是一条认真的职业球员之路。

他出身于奥格斯堡青训,15岁转会至慕尼黑1860德甲最年轻的主教练,19岁重回奥格斯堡二队。然而在职业联赛首次亮相之前,他在一场对阵法兰克福U19的比赛中膝盖严重受伤。两年来伤势反复,医生最终断定他无法继续踢球。

21岁他就退役了,他的梦想还未绽放便已枯萎。

失意的少年暂时告别了足球,进入大学攻读工商管理专业。但他对足球的热爱并没有那么容易冷却。仅仅两年后,纳格尔斯曼就转而学习体育科学(后来又回去攻读工商管理学位),开始在另一个领域追寻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梦想。

既然自己不会踢球,那就教别人踢球吧!

毕业之后,纳格尔斯曼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老东家奥格斯堡的青训体系,也是在这期间,他开始一步步考取必备的教练员证书。而给他推荐的人,依然是他短暂效力奥格斯堡二队期间的主帅、本赛季欧冠半决赛的对手:图赫尔。

——为了积累考试的必要条件和经验(他没有职业球员的优待),纳格尔斯曼开始在德国西南部的各个俱乐部执教U16-U19青年队,最终去了霍芬海姆。随着履历不断丰富,证书不断升级,再加上图赫尔的背书,这位年轻教练开始在德国足坛崭露头角。

——很多人以为纳格尔斯曼与德甲的亲密接触始于2016年,但严格来说德甲最年轻的主教练,其实从2012年底就开始了。那年12月,霍芬海姆跌至德甲倒数第三,他们炒掉了主帅巴贝尔,选择了弗兰克·克拉默+纳格尔斯曼的新鲜组合。

对外,40岁的克莱默的正式头衔是临时主教练,尚未取得顶级教练执照的纳格尔斯曼则是助理教练。对内,俱乐部对两人的定位更像是联合教练,甚至训练、战术安排等细节都由纳格尔斯曼一人操持。

那一年,克拉默被称为年轻教练,但他比纳格尔斯曼大15岁。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同样大纳格尔斯曼6岁的著名“肌肉男”门将维泽,因为纳格尔斯曼在训练中极其注重细节,获得了著名的绰号“迷你穆里尼奥”。

很快,霍芬海姆就找到了常任主教练,克拉默便去执教二队德甲最年轻的主教练,后来又担任德国各级国家青年队的主教练,现在是萨尔茨堡红牛的青训总监。

纳格尔斯曼成为霍芬海姆U19青年队主教练,并率领球队夺得2013-14赛季德国U19锦标赛冠军。

接下来是一个熟悉的故事。

2016年,28岁的纳格尔斯曼成为霍芬海姆一线队主教练,是德甲历史上最年轻的主教练。在霍芬海姆,他在执教的第一个完整赛季就取得了德甲第四名的最佳战绩,并首次打进欧冠。(虽然在预选赛中被利物浦淘汰)

次年,德甲季军再次打破纪录,首次挺进欧冠联赛。

最为可贵的是,即便胡梅尔斯、鲁迪、瓦格纳等核心球员相继离队,他依然能够迅速拼凑出新的战术框架,保证球队成绩不下滑、不崩盘。

2019年他离开霍芬海姆,入主RB莱比锡,首个赛季我们就见证了欧冠淘汰赛/八强/半决赛历史上最年轻的主帅。

啊,这充满欺骗的人生。

【黑科技只是噱头?】

霍芬海姆为何要把这么好的机会给名不见经传的纳格尔斯曼呢?

作为一名实际上没有职业比赛出场记录的球员,这种“学院派教练”很难获得传统体系的充分信任。而霍芬海姆显然并不传统,甚至至今仍被德国极端球迷诟病为异端。

反观将霍芬海姆扶持到如今的老板霍普,主要经营的是SAP软件公司,这与纳格尔斯曼当年就读的体育科学专业高度吻合。

所以,我们在霍芬海姆看到了很多黑科技。

比如“足球大师”系统。这个系统又被称为铁笼足球,将围墙分成72个小格子,球员站在球场中央接住从随机窗口弹出的球,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将球踢进另一个指定窗口。这个系统可以设定不同的球速和旋转,以模拟游戏中的各种情况。克洛普在多特蒙德也使用过这个系统,后来又把它带到了利物浦。

另一个例子是“Helix ”。这个概念系统采用了180度的投影屏幕,其中一种使用方式是:两队各1-4名虚拟球员会向虚拟方向随机移动,当他们停下来时,站在屏幕前的训练师必须找到移动者并确定他们的移动方向。

近年来,SAP还在体系中加入了其他训练项目,例如对高球落点的判断、假动作的轨迹等,旨在磨练球员的注意力和动态视野。

还有“视频墙”。霍芬海姆在训练场旁竖起了一面40平方米的巨大电视墙,实时显示周边摄像机和高空无人机拍摄的训练画面。纳格尔斯曼通过一台iPad控制每台摄像机的角度和焦距,如果发现问题,他会立即叫停训练,讲解战术。

至于GoPro高清摄像机、谷歌眼镜、运动背心、大数据分析……纳格尔斯曼的霍芬海姆把你能想到的足球黑科技都用上了。

当然,还有不少人对所谓的黑科技在真实足球比赛中能发挥多大作用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些昂贵的玩具只是噱头。但在纳格尔斯曼的带领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是如何利用这些黑科技来培养球员所需要的特殊能力,以及如何向球员解释和安排战术的。

让我们以本赛季的RB莱比锡为最新例子,来仔细看看这位“天才教练”的战术板。

【“天才教练”的战术板】

整个赛季莱比锡的阵型变化多样,442/433/3412/3142/343/4141,几乎你听说过的都有,直到赛季恢复后才稳定下来,首选三后卫体系。

不过,对于纳格尔斯曼来说,阵型仅仅是一个数字,或者更多是因为对现有人员和对手配置的针对性安排,球队的战术核心依然保持一致。

德国一家教练培训机构用一个词概括纳格尔斯曼的足球哲学:垂直打击。

第一,除非领先幅度很大需要放慢节奏,否则后场拿球一般不喜欢分球,确保至少有两个传球强点,一前一后,然后直接传到中路。

在四后卫体系中,两名防守型中场中的一名回撤接球,另一名则前压,成为垂直线下一阶段的接球点。

在三后卫体系中,乌帕梅卡诺作为技术最出色、灵活性最好的中后卫,既能传球,也能转身过人,被压到了中场位置,承担起部分组织核心的职责,以他的跑动为标杆,整体阵型在三后卫体系和四后卫体系之间无缝切换。

比如在欧冠1/4决赛大胜马竞的比赛中,球队的传球成功率高达91%,有10次成功长传、3次带球、3次拦截和5次解围,让人想起了马特乌斯等德国自由人的辉煌。

下一阶段的目标是对方中场和后卫线之间的空间。

他们是谁?萨比策,一名后腰(波尔森/希克),两名防守型中场之一(拉默),有时还有维尔纳或恩昆库。

在这个阶段,他们经常与边后卫进行一些快速的来回移动,但大多数时候的目的是拉开对方两条防线之间的距离。

当这一区域的前场球员拿到球之后,以维尔纳为代表的一群速度型前锋便做好了冲刺和在防守球员身后传接的准备,如果对方有速度型边后卫贴身逼抢或者提前制造越位,他们往往会试图用又一轮快传来攻击弱侧。

简而言之,减少不必要的宽度使用,并在对手做出反应之前通过快速、连续的垂直传球突破对手。

莱比锡的高位防守也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往往一开始并不疯狂地冲向对方的门将和中后卫,甚至还会故意放开边后卫,引诱对方进行来回传球(而这也正是他们自己所不喜欢的)。

等到边后卫或者防守型中场想要前插,再包围并切断一切传球路线。此时整个阵型随之移动,包括中后卫和门将,他们都会受到时刻的监视。必要时阵型甚至可能整体倾斜,变成下图所示的极端形态。

布景也经过精心策划。

纳格尔斯曼多年的研究表明,虽然大部分防守球员在定位球时都会采用人盯人防守,但是当高球传来时,他们必须盯紧球,往往会错过原本在他们身后却突然改变位置的球员。

所以莱比锡的高个子球员在罚球前会先聚拢成一个点,然后通过各种快停、转身、交叉掩护分散成一条线。球要快,符合运动战的思路,必须让对手来不及反应。很多时候,前点只是掩护,中点或者后点一个人跑到空当里就致命了。

此外,在各种变向、多点支援中,莱比锡都会有专门的人冲到高球落点之外的对方,这里的防守球员往往比落点处更加放松,如果能及时给予第一点,得分的成功率会进一步提升。

下面的目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回想之前我说的那些黑科技,是不是都体现在战术板上了呢?

纳格尔斯曼非常重视球员的快速传球能力和反应速度,也十分依赖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在运动和现实上非常复杂的战术。他的高深学术理论和黑科技相得益彰,造就了希斯菲尔德所说的“最完美的反击”。

当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战术,战术只占一场比赛成败的一部分。比如对方中卫如果擅长长传,这种先诱对方再突进的高压逼抢很容易被破,这时候就该赌莱比锡球员回追的速度了。看看下面这个动图,莱比锡球员有多少次回追飞铲,甚至对方第一波进攻被化解后,前锋也纷纷回追。

纳格尔斯曼战术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体能,进攻时需要多次速度爆发,防守时需要高位回追,定位球时需要前后奔跑、集体冲锋,对球员的消耗比一般战术要大得多。

因此,相比于传统豪门的稳扎稳打,莱比锡更容易在经过一段时间高强度对抗后的休赛期突然崩盘。而如果纳格尔斯曼日后转投豪门,这种打法对功勋老将来说太不友好了。

留在莱比锡也会带来新的挑战,那就是人员配置必然会受到各种限制。比如虽然已经打进了欧冠四强,但前锋维尔纳的离开还是影响巨大。比如中锋保尔森脚法太过粗糙,希克的支点效果一般,所以据说他把目光瞄准了身高193公分但速度也很快的索洛特。

更直接的对比是,欧冠半决赛,单防中场坎普尔被巴黎圣日耳曼内马尔+姆巴佩+迪玛利亚的暴力三叉戟打得头晕目眩,整个后场的球分配体系彻底崩塌。反击不再是垂直加速,而是大量的侧向分裂和毫无意义的传球,而这恰恰是纳格尔斯曼平时最反对的。

在霍芬海姆和莱比锡,纳格尔斯曼经历了重重考验,交出了一份相当不错的成绩单。33岁的他在年轻教练中还算年轻,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征服更广阔的世界。

他曾这样形容当教练的感觉:“我就像一个面包师,按照菜谱和比例把东西混合在一起,然后推入烤箱,最后看看味道是否足够好。”

我认为他一定是个烤面包的天才。

足球录像

足球集锦

足球新闻

Copyright © 2022-2024 篮球直播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2024053714号 联系我们

篮球直播网内容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目的在于研究学习传递之用仅供参考,链接导航跳转不存储制作任何内容。